发表于: 2011-11-2 10: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福州报道)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参展的台湾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展位数逾500个,较上届增加25%,占本届展会总展位数的30%以上。同期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参展的台湾出版机构269家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乡愁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低回掩抑,如怨如诉。其诗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物象,寄寓了万千海外游子对土地、对大陆、对故乡、对亲人无法忘怀的绵绵思情。
如今,"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再是天堑。10月28日~11月2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隆重举行。作为对台交流的创新平台,海峡两岸文博会涵盖创意产业、广播影视、传统艺术、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成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大陆市场的重要平台,展示着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此届文博会参展的台湾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展位数逾500个,较上届增加25%,占本届展会总展位数的30%以上。同期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参展的台湾出版机构已有269家,规模为历届之最。
"浅浅的海峡"不是天堑
闽台两地一水相连,一脉相承,近八成台胞祖籍福建。由于历史原因,大陆与台湾的交流交往长期处于阻隔状态。当年"乡愁诗人"余光中的原乡行,以诗人的乡愁情怀抒发了隔海相望的两岸乡亲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思。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基,文化是力。一脉相承的闽台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连接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是推动闽台合作交流的强大动力。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福建省各级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责任使命,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发展中积极"先行先试"。
在对台文化交流交往中,福建省始终秉持"以文会友、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景。以文会友,就是以文化为沟通的桥梁,扩大交流、凝聚共识,广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永做好朋友;深化合作,就是以文化为互信的源泉,求同存异、互利共赢,进一步探索闽台文化交流的新机制,拓展闽台文化合作的新途径;共谋发展,就是以文化为合作的载体,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促进两岸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共创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的新局面,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作出积极贡献。
这一双赢的愿景助推闽台文化交流与时俱进,风生水起。而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再成为两岸人民交流交往的天堑阻隔,曾经的乡愁成为远去的文化记忆。由于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等相连,台湾百姓多讲闽南话,民间信仰也一模一样,由民间信仰衍生出的文艺形式与百姓的欣赏习惯也一模一样。歌仔戏、闽剧、南音、木偶戏、莆仙戏、、芗剧、高甲戏等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的喜爱。闽台百姓中都信奉妈祖、临水娘娘陈靖姑、水部尚书陈文龙、闽王王审知,这些都是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所在。
在福建省各级各部门的努力下,福建省及各地积极实施"文化交流年",扎实推进文化入岛,深入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妈祖文化、客家文化、关帝文化也已成为闽台交流交往的重要纽带和桥梁。特别是近年来,闽台之间文化交流交往日益频繁,向全方位、宽领域、双向化迈进。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朱子文化齐头并进,形成了祖地文化对台交流系列化、品牌化格局。
文化产业对接成为闽台合作新亮点
闽台文化产业这种天然的互补性,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随着闽台文化交流的持续升温,两岸文化产业界正从文化往来走向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对接已成为闽台合作的新亮点。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为主题,以重大台资文化项目为龙头,福建省正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重点加强与台湾在文化旅游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演艺娱乐业、美术工艺品业等方面的对接,并通过创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积极构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平台。
发挥祖地文化优势。2007年以来,福建省文化厅先后组织6批"福建文化宝岛行",18个院团近800人入岛交流。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打造并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闽台文化交流品牌,扩大了福建文化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增强了台湾同胞对祖地文化的认同。
发挥"小三通"优势。2006年6月,福建省闽剧院配合省经贸展销赴澎湖演出,成为首个入澎交流的大陆文艺团体;随后,由泉州南音乐团、泉州南少林、泉州书画、晋江掌中木偶团、安溪茶艺、德化陶艺等项目组成的泉州文化团,从南安石井港码头直航澎湖举办"泉州文化周"活动;2009年,时逢林则徐禁烟170周年,福建人民艺术剧院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儿童剧《爱与恨》剧组赴金门演出,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赴金门演出的大陆儿童剧......
同时,福建省充分利用民俗、宗亲文化在台湾民众中广泛、深远的影响力,不间断赴台举办各类族谱展、涉台文物展、福建工艺美术展、福建民间民俗展,组织妈祖金身、保生大帝神像、陈靖姑金身入岛巡游等,使闽台文化交流更趋常态化,对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基地核心作用日益凸显。
截至去年底,经福建省文化厅办理的闽台文化交流项目有203批13,028人次(不含营业性交流演出项目),其中赴台151批5006人次,来闽52批8022人次。
"先行先试"打造对台文化交流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持续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从《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均把"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赋予给了海西区域。平台是提升对台文化交流层次水平和效果的重要支撑。福建省充分发挥海西主体地位作用及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以国务院颁布支持海西建设《意见》和海西《规划》为契机,精心抓好各类交流平台建设。
2009年5月,福建省成功举办首届海峡论坛,吸引了包括台湾中南部民众在内的约8000名台湾各界人士共襄盛举。作为两岸同胞共同打造的民间交流平台,海峡论坛迄今已举办三届,有力地推动了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闽台文化交流不断升温,呈现出往来高端化、活动品牌化、交流持续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在两岸交流上创下了多个"率先"---2006年起,闽台业界牵手,连续6年在岛内成功举办"妈祖之光"大型文艺晚会;2008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卫视派出记者赴台驻点采访,成为大陆率先赴台驻点的地方媒体;率先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批对台交流场馆和基地......
目前,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已逐步拓展到表演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网络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各个领域。文博会、图交会、茶博会、艺博会、旅博会、印博会、版博会、金门书展等活动,成为闽台文化贸易和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在福州和台北分别创办的"闽台书城"和"台闽书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旗下的海峡书局与台湾业界开展合作,推动了两岸在图书发行、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对接。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曾表示,今天,两岸往来之便捷、经济关系之密切、各项交流之活跃都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福建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4月份,在会见福建省经贸文化交流团时,他还饱含深情地说,两岸之间既有经济之桥,也有文化之桥;经济让两岸手拉手,文化让百姓心连心;台湾绝大部分人祖籍福建,福建比任何省份都更容易搭建起两岸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吴伯雄希望闽台文化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期待将来有更多的福建乡亲到台湾来,以文化为纽带,把两岸的心连得更紧。 (《中国改革报》2011年11月1日头版头条首发)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