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9-9-9 0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跨过喧嚣的夏日,南方小镇蝉声渐远,苍茫万物被睡意侵袭,渐渐陷入平静。环山而行,草木葳蕤,风吹芦丛,窸窣作响。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七步村像坠落林间的珍珠,又似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独占一隅,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
禾山脚下,风光旖旎,诵读声在山间回荡,不绝于耳。“要孝,父母面前无违拗。在生不见子承欢,死后念经又何效?”“要廉,清廉无染人本份。口渴莫引盗泉水,家贫休要昧心钱。”……原来,白塔乡廉政文化中心正在开展“一镇一孝廉”活动,而其主人公就是罗源县文化名人——陈善。
白塔乡政府干部着汉服诵读陈氏家训
白塔乡陈善后人分享陈善孝廉故事
延承家风 爱国明礼
陈善画像
陈善(1109-1172年),字子兼,自号潮溪先生,福建罗源白塔乡七步村人,南宋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教育家。
陈善祖父陈智津,本邑名人。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县衙屡次遇水,陈智津与乡贤倪昱为迁罗源县署,不辞辛苦,带着粮草赴京,击鼓上书。获准后,在陈家地界无偿提供土地建县衙。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县令陈球为感恩陈智津与倪昱莫大功劳,令陈善兄长陈祚作《碑记》以传陈智津之德行。祖父的言传身教与崇学向善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陈善的为人处世。他自幼天资聪颖,九岁能诵五经,二十岁到福州求学,所写广受好评,人称“崔驷、蔡邕所不及”。
力主抗金 满腔爱国
白塔乡陈氏祖训
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再度为相,统理国政,主和派与主战派剑拔弩张。陈善以北宋太学生何蕃、陈东的民族气节和献身精神为榜样,同在京的部分太学生伏阙上书,支持主战派,无所畏惧地指责秦桧出卖民族利益的投降罪行。秦桧为实现投降和议,想要采取高压政策。为造成“舆论一律”的局面,他亲自控制科举,又制造了新的学禁,禁私史、禁二程之学,控制舆论,企图使支持和议成为士风,并通过主持科举,收罗培植私党。陈善的经史、诗赋、书法,均凸显博洽地学养何超群的造诣,但在策题上,他坚持“二程”学理,不攀附秦桧,遭到了秦桧的憎恨,以致3次礼部会试均名落孙山。
不阿权贵 淡泊名利
陈善祖居
第三次落第后,陈善看透了科场的里暗。在滞留京都临安的日子里、他与好友林拓险、艾慎几终日清谈时局,以酒相交,连西湖美景也无心欣赏。林、艾两友对陈善的不幸际遇深表同情,亦敬佩其忧国忧民、不阿权贵的气节。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春季,陈善回到家乡罗源,闭门读著,无所不及。闲时与已退休的堂兄陈祚讨论经史,春秋佳日,登山倚杖,或莲峰听泉、或梅岭赏梅,吟诗作赋,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绍兴三十年(1160年),陈善四度参加会试,终于中进士,年已五十有二。陈善自认为只宜授学,朝廷根据他的意愿,授成均(国子监)太学录(在太学中执行学规的教官,宋制正九品职),在太学度过了六年教官生活。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返乡,以诗酒自娱。
潜心治学 经世永载
白塔乡七步村禾山脚下的“清风亭”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腊月,秦桧病亡,时政更新。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陈善再一次北上永嘉,拜师访友,寓于王友家。后来借西城俞家庭园书屋,潜心书文并整理旧作,集随笔两百则,成稿名为《扪虱新语》。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陈善在儒友的大力鼓励下,又到临安,住在太学舍温课,准备参加翌年三月的礼部会试,同时将《扪虱新语》手抄书稿托付随从学生陈益。
《扪虱新语》是陈善唯一传世的学术著作,对宋后历代文坛颇具影响。南宋文学家史绳祖《学斋占毕》、张端义《贵耳集》、俞文豹《吹剑录》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清钱曾《读书敏求记》等,都高度评价《扪虱新话》的文学价值。《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罗源县志》、《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辞海》也都提及作者陈善与其作品的大旨。
《扪虱新语》所提到的治学观点对当代学术也有深远影响。钱钟书的《管锥编》和邓拓的《燕山夜话·不要秘诀的秘诀》分别引用了陈善的“作文首尾相应法”和“读书出入法”,朱自清亦对《扪虱新话》有很高的评价。如今,许多高校学者仍以陈善及其《扪虱新语》作为研究专题。
行车在山间盘旋,竹林清透,微风如缎。倏尔雨骤,田间忙碌的农夫、陇前闲谈的村民纷纷冲进雨中,踩碎洒落一地的珠玉。人群散去,繁华不再,而陈善的家风故事随着秋风一同流转,口口相传,历久弥新。
来源:清风罗川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