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9-6 1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基层面对面 | 经历了风雨 见到了彩虹 | ——大学生甘盛良回乡创业当“鸡倌” | |
| | | | 基层人物:甘盛良,31岁,罗源县人。
时间地点:8月20日,罗源县西兰乡甘厝村麓源生态养鸡场。
阅读提示:2002年,甘盛良大学毕业。2007年,他利用工作5年辛苦打拼赚到的第一桶金回乡创业,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地上投资办起了生态养鸡场。从500只鸡苗的“小打小闹”开始,如今发展到拥有10个鸡舍、2个过渡舍、4个育苗场地,可存栏5万只的规模,年收益达40万元。4年“鸡倌”经历充满酸甜苦辣,从甘盛良身上,我们看到了成功创业大学生们的共同品质:为了心中的理想,不辞劳苦、不言放弃。
记者:十年寒窗,从农村考到了城市。如今转了一圈,又回到家乡当起农民,当初有没有被乡亲们笑话,自己有没有犹豫过?
甘盛良:大学毕业,不少人选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平淡却安稳地生活,但那样的生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福建的创业氛围很浓,我也想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回乡之初,的确有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回家养鸡当初还读什么大学,小学毕业足够了,觉得这是“没出息”的选择,甚至连我的父母也不支持。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农村地理位置偏僻、条件简陋、信息闭塞,回乡创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想成就一番事业都要冒一定风险,我决定拼一把,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就没有思想包袱了。
记者:创业其实也有很大自主选择的空间,为什么当初没有选择相对“体面”的创业项目,而是回乡当起了“鸡倌”?
甘盛良:我当初仔细考察过市场,发现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绿色无公害的产品。福州很多的土鸡、土鸭店开得红红火火,但大多是从农户手里三五只分别收购,当地真正的生态养殖场不多。2007年,国家对发展农业、青年创业已有政策支持,我的老家依山傍水、植被丰富、有众多闲置的山地,这不就是天然的养殖基地吗?养鸡投入相对较低,采用原生态的放养方式,不仅降低养殖成本,而且鸡肉鲜美,不愁销路。
记者:创业之初遇到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现在鸡的价格怎样、销售情况如何?
甘盛良:2008年,曾经有段时间出现资金问题,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村里的下派干部和团县委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我,为我介绍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扶持项目 (简称YBC),通过YBC我获得了5万元的免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同时YBC还给我指派了农科院的李文洋老师,对我进行技术指导。养鸡最怕连续的阴雨天气,地面潮湿容易滋生寄生虫,使鸡感染肠道疾病,我曾经深受其扰。后来,鸡场里配备了专业兽医,再加上有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如今这些都不成问题了。
我养的鸡是自然生长的,周期在150天至180天之间,比圈养喂饲料的鸡生长周期要长1至2个月。每只成鸡平均有1.5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30多元,比圈养的要贵一些。最初销售渠道也不是很通畅,那时我跟父亲每天一大早就骑着三轮车去市场上吆喝,由于我的鸡是生态养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后来有了很多“回头客”。如今,我已经在罗源、福州和宁德三地建立了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基本上成鸡一出栏就销售一空。
记者:你在大学读的是法学专业,有没有感觉跟现在做的事没啥关系?作为一个年轻人,天天住在山上与鸡为伴,不觉得寂寞吗?
甘盛良:所学专业知识对我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在创业过程中,让我会自觉地依法、守法、诚信经营。例如,在检验检疫相关法规方面,我比较了解,像药物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在我脑子里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想要实现创业理想,必然有坎坷,必然要付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有时的确会感到寂寞,但既然选择回乡当农民,就得学会苦中作乐,看着一只只小鸡仔破壳而出,那一刻的感觉是很美妙的。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规划,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甘盛良:我正在给自己养的鸡申请注册商标,下一步打算成立生态养殖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带动周边的乡亲们共同致富。现在主要的困难就是产品的宣传和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扩大宣传,我已经筹备自己的网站,在罗源城关开门面店,员工也已到位,下个月就能开张。由于我的鸡生长周期比较长,在资金周转方面希望农业部门和银行能给予一定便利。YBC推出一项新服务叫“蓝丝带”,就是整合创业青年的产品,搭建有效的销售渠道,我迫切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支持。
|
|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