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我们的车穿过浓郁的山雾,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单边公路,颠簸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海边小镇——罗源鉴江。远远的,就看见镇汽车站边一个戴鸭舌帽的老人,正向我们挥手。那身影不高大,却挺拔;那笑脸很平凡,却灿烂。 这就是本次采访的主人公,林长春,一个奔走在文物保护道路上的八旬老人。 为古镇,留存更多历史印迹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海边小镇,一定要细数它的特别,那就是街巷中不时钻入眼帘的文物:石桥、老宅子、古碑、明城墙……千年的历史勾勒出了小镇神韵,也酝酿了一种文物保护的氛围。“文物保护”,这个词对于小镇,说陌生也陌生,说熟悉也熟悉。可能没有村民会把这个文绉绉的词挂在嘴上,可是这个事儿,他们却是做了几十年。 最早带着大伙做这些的,就是他们口中的“林镇长”,曾经的农业社主任,林长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林长春带着四五个小伙子,抬着一块大石板,进了东湾村一户人家,讨价还价地要跟主人换石跳板。供人踩踏的破石板,却有人当宝贝讨,村里人听说了都来看热闹。 为了这个搭在门前水沟上的石跳板,林长春找了户主好几次,要搬走。虽说石跳板不值钱,可是搬走了一家人进出就没了踩踏,主人不同意。于是,林长春就想了这么个法子,自己掏腰包,雇人找了块石板,一块换一块。 这被林长春当做宝贝的石板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清乾隆年间乡绅合力重修险桥后,立下的“险桥重修碑”。险桥曾是鉴江人陆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随着盘山公路的修通,险桥年久失修而荒废,那块古碑也跟着没了踪迹。为了找到这块碑,林长春挨个村子、挨个村民地问,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在5公里外的东湾村找到了它。 当时,还没有文物保护的概念,林长春的想法也很单纯:“我打小就记得险桥桥头立着一块碑,这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在咱们手上没了。”主人见自己没什么损失,就任林长春欢欢喜喜换了跳板。 稀奇事看完了,村民脑中也有了个概念:老祖宗的东西,得留着。 这也许是建国后鉴江最早的民间自发文物保护了,随后,又有了寻找歌颂萨镇冰的“衽席吾民”碑、保护明永乐年间启泰桥的故事。一件件文物被抢救回来,村民们也有了保护意识。小镇,在奔向未来的同时,开始细数过往。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罗源湾之窗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