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制作饭甑 饭甑,即蒸饭用的木桶,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饭甑基本被电饭煲、高压锅等替代。“但饭甑有些特性是现在厨具不能替代的,所以有些人还喜欢用它。但现在我找不到愿意学做饭甑的传人了,饭甑再过几十年怕是要绝迹了。”11日,记者在罗源松山镇八井村箍桶匠雷银钗家见到“神奇”的饭甑时,他对记者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糖尿病人的“煮饭神器” 一个不起眼的木桶,为何会成为糖尿病人的煮饭神器?原来,用饭甑蒸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过滤。浸过的米在锅里煮到五成熟时,要用滤勺滤去米粒表皮的糠质,这样米蒸熟后特别松软爽口。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人吃这种饭可以不用可以控制饭量,因为米中的糖分已经随米汤滤去大半了。 雷银钗介绍,许多人得了糖尿病后戒不掉“饭瘾”,于是来买饭甑,这样不但不用忌口,还能吃到更美味的饭。村里有几名老人买了饭甑控制住了血糖指数,介绍了十多个病友来,最后每人抱了个饭甑回去。 此外,饭甑还有一大妙用,那就是酿酒。八井村是畲族村,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习惯,这时候就是饭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用饭甑不仅可以一次蒸几十斤糯米,还可以保证酿出来的畲酒唇齿留香、余味无穷。 制作工序繁琐 雷银钗家的木凳、木书架,椅轿、浴桶等,无不出自他的巧手。进入他的工作室,大大小小的饭甑叠起来有两米多高,工作台上各色工具有二十多把。 雷银钗告诉记者,木桶制作就是把几块木片立起箍成桶状,所以叫“箍桶”。操作时,把上好杉木锯、刨成一头宽一头窄、侧边斜度适当的等长小木板,在板子侧面等高处钻孔,把竹钉分别钉入相邻两板的孔里,木板间就紧密拼合了。待几片木板拼成桶状,就可加箍。除了拼接时用到竹钉外,制作饭甑另一处用到竹子的就是桶箍。雷师傅要把砍来的竹子破成一毫米厚、三毫米宽的竹篾,然后用三根编成辫子状,结成圆环作为桶箍。“做桶箍很容易受伤,为了把竹子变成竹篾,他的手留下伤口无数。”雷银钗的妻子心疼地说。 待到桶箍调整完毕,木片拼接处严丝合缝、恍如一体,令人啧啧称奇。为了让饭甑有更好的形态和手感,各种刨子一一登场。饭甑上部用凹形刨推成向外略拱但顶部内扣,顶盖则用普通刨子推光表面,用最小的刨刀推圆四周,确保整个饭甑光滑圆润。 不愁销路缺传人 “不一样尺寸的饭甑要用到不同规格的工具。最小饭甑直径七寸,适合小两口使用。”雷师傅介绍,饭甑规格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调整,他做过最大的可以蒸25公斤大米,目前最热销的是9寸饭甑,适合五口之家用。“连江有3家店向我们订购,有多少货他们都要。我每月赶工只能做100个左右,主要原因是缺帮手。” 雷银钗的妻子雷钗翠嫁给雷师傅后,便成了他唯一的徒弟了。十多年前,夫妻俩在连江的木制品厂打工。台湾老板联系好了台湾及日本的客户,制作加工木凳、浴桶、饭甑等,生意十分红火。夫妻俩当时可月入七八千,日子过得很滋润。 “2005年厂里生意不景气,我们也想回家照顾孙子,才回到罗源老家。”雷银钗说,从16岁学艺到现在,他品尝过年少时当学徒的心酸,也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细木匠的礼遇;感受过拥有一门手艺的踏实稳定,也体会到时代变迁对手艺人的巨大冲击。 雷银钗告诉记者,使用饭甑的人不少,但是从事这门手艺的却寥寥无几,可能是收入不高的原因,大家都不愿意来学,“我现在一个月收入约为5000元,2个儿子怎么都不肯学,要找个传人真不容易。”(福州日报记者 王元锴 通讯员 洪映 康琳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