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湾之窗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福州晚报  2024年12月30日  A7版






  福温古道是福建东北部最重要的古道。路线沿着闽东近海一线延伸,翻越崇山峻岭,山谷纵横,坡降极大。罗宁古官道是福温驿道的重要路段,亦是罗源山水之间的人文廊道。





  在这条路上,南华翁林迥遇到了暂时辞官还乡的陈襄、即将高中状元的黄裳,还有巡视地方工作的状元毕渐。他们的诗文、题咏流传至今。




文士友谊的遐想

  黄裳的生卒年,在《八闽通志》中未见记载。一说生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卒于建炎四年(1130);一说生于庆历三年(1043),卒于建炎三年(1129)。可以肯定的是,在元丰五年(1082),考中状元的时候,黄裳已经接近40岁。


  林迥的生卒年,存世方志均无记载。但他考中诸科进士的记载,《八闽通志》和明万历《福州府志》都比淳熙《三山志》多了“试监簿”三个字。


  监簿是古代官职之一,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各种事务。在宋代,凡监均置主簿,通称“监簿”。元丰年间设有五监,即国子、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其主簿品级均为从八品。这与黄裳《戏寄南华翁》之三的自注“子山为簿再娶”,正好对上了。元丰二年(1079),林迥参加了监簿的考试并顺利通过,从此走上仕途,起步于从八品。


  黄裳与林迥的相识早于1079年。而且,黄裳不止一次到过罗宁古官道,沿途风景了然于胸。当林迥于水阁之上,请他写《风月堂记》,他的回忆就化作笔下的洋洋洒洒。


  黄裳还有一首律诗《题南华洞》,收录在《演山先生文集》第七卷。与《戏寄南华翁》相比,写得正经多了:“数卷真经学两忘,何须疑蝶更疑庄。水云生计不知老,诗酒光阴无限长。何处猿声残客梦,有时风信漏天香。钟山不愧移文士,信步寻幽到草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黄裳和林迥一起学习道家经典,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不须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这首诗的颔联写得尤为出色,对仗工整且意境悠远。眼前的风景、生活的苟且、岁月的印痕都已不再重要,只有诗歌、美酒让时光停驻,一刻即是永恒。当猿猴的叫声把他们从美梦中惊醒,山谷的风带来淡淡的花香。在一片幽静之中,他们漫步抵达风月堂。


  “钟山不愧移文士”里,钟山应指南京紫金山。唐宋以来,钟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李白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描绘:“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李商隐在《咏史二首·其一》中感慨:“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李煜在《亡后见形诗》中悲鸣:“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与黄裳、林迥同一时代的王安石,对钟山更是满怀深情。他在《独卧有怀》中感叹着“有怀无与言,伫立钟山暝”;在《泊船瓜洲》中记录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还留下《钟山即事》《游钟山》《怀钟山》等许多诗文。钟山对王安石而言,是成长之地、精神家园,也是避世之所。《八闽通志》将黄裳归类于延平府文苑。黄裳认为,他和林迥都是文士,寻钟山而修道,是文士的归处。


  三十多年后,黄裳两度担任福州府知州事。根据淳熙《三山志》记载,其一是在政和三年闰四月“以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知”,政和七年六月“奉祠”离开。其二是在政和七年末“以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再知”,直到宣和元年七月“奉祠”。


  在福州工作期间,黄裳办了一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情。他主持选目并监督制作了中国第一部雕刻版道教总集《万寿道藏》。这件事情给了金庸灵感。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裳是一名文官,奉命编修道藏,修书过程中无师自通习得道家心法,成为绝世高手,最后将毕生所学著成《九阴真经》。原来,金庸先生写的是历史同人文。


  现实中的黄裳,并没有于编纂道家典藏时,领悟并练就绝顶武功,而是将政和版《万寿道藏》以镂版进于京。现实中的林迥,很可能没有活到黄裳担任福州府知州事的那天。因为状元毕渐和林迥的故事,让我有理由推断,林迥与黄裳是忘年交。




状元毕渐的赠诗

  毕渐,大约生于1055年、卒于1125年,字之进,潜江(今湖北省潜江市)人,绍圣元年(1094)甲戌科状元。崇宁二年至四年(1103—1105),毕渐任福建提刑,曾经带领部属到罗源巡查工作。他和林迥的故事被记录在陈善所著的《扪虱新话》中。


  陈善是罗源历史上的一个牛人。据《扪虱新话评注》一书介绍,陈善,字子兼,大约出生于1109年、卒于1169年,是南宋著名学者和文学批评家。他天资聪颖,少负文名,以优贡入国子监,为太学生。曾伏阙上书,力主抗金,致三试吏部,皆被黜落。曾北游江、浙、赣,借寓读书并撰著随笔,积稿二百则,自署《扪虱新话》。绍兴三十年(1160)中进士,授太学录,任教国子监,负抱儒业而毕世。





  《扪虱新话》是一部宋代笔记。书中多考论学术,有对人物的品评,对轶事的钩稽,尤重对诗文的品评。内容贯穿经史百氏之学说,以及古人议论之未逮,当时广泛流行于文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列入“存目·子部·杂家类”。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罗源人的著作。





  《扪虱新话》记载:毕状元渐使福建日,尝按部过罗源。时南华翁林子山致仕居南华洞,年已八十余,以诗迓之,有“当年春榜首闻名,对御如君有几人”之句。毕公和赠之,多所奖借。其诗曰:“儿童闻说子山名,将谓先生是古人。海上偶经仙洞府,岩前犹见玉精神。南华久彻逍遥梦,兜率重来自在身。携得新诗天上去,不教辜负到全闽。”


  从林迥1079年入仕,到陈善出生,相隔大约30年。两人几乎可以算作同一时代的同乡人,所以陈善所写的这个故事,可信度非常高。1103年至1105年间,状元毕渐因为工作需要,途经罗源的时候,林迥已经年过八十,致仕隐居。由此推断,林迥应该出生于1025年之前,和出生于1017年的陈襄几乎是同龄人,比出生于庆历年间的黄裳年长约20岁。


  毕渐和林迥以诗相会,都给予对方很高的评价。以陈善恣乎胸臆、畅所欲言的性格,当然要点评一番。他写道:“人言毕状元眉目如画,诗辞亦自清拔。予儿时见人多诵此诗,至今父老犹能诵之,真佳句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们都说毕状元长得非常帅,诗也写得特别好,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父老乡亲都能诵读这首诗,确实写得好呀!能得到陈善的肯定,真是不容易的事。曾任福建省诗词学会名誉理事、《福建史志》杂志副主编的陈叔侗先生也点评:“轻松出手,如撒珠玑,自见榜魁才气。”


  陈善又写道:“今《青琐集》中,多载当时诸公赠子山诗,而独无此篇,故遂记于此,以补《青琐》之缺。”可见林子山真乃当时之文化红人,诸公纷纷为他写诗,以至于要专门出一本叫《青琐集》的书,收录这些诗文。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青琐集》早已不见踪影,而毕状元写给林迥的这首诗,本来只是为了补《青琐》之缺,却因为《扪虱新话》的记录,成为毕渐的传世名篇。




林迥隐居的真相

  梳理时间线,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林迥。他年少成名,与陈襄、黄裳等诸多名士结交,一边学习庄子思想,修自在逍遥道,一边学习九经三史,准备参加诸科考试,年近六旬考中诸科进士而入仕。与他不算精彩的仕途相比,他在文学和道法方面的造诣更为出彩,这使他成为当时远近知名的“道系中年”。


  林迥真的想要隐居吗?黄裳说他“所适则慕乐天之遗风”。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林迥仰慕白居易,他的隐居会不会是另有隐情呢?


  对此生疑之人,不在少数。陈善在《扪虱新话》中点评了林迥的诗文:


  林子山诗,亦多佳句,其自叙:“过门人指朝郎宅,入室浑如野老家。”人皆许其有隐者之致。然轻薄子犹诵其《出山》诗云:“尺书中夜至,清晓即扬鞭。”人谓子山“三诏不起”,于是闻者莫不绝倒。


  陈善首先肯定了林迥的诗文成绩,再依据其诗文提出疑问。根据林迥本人的描述,人们经过他家门前,会指着大门说,这是官人的府邸,其实进去一看,就会发现是个普通乡野老人的住所。人们都期望林迥有隐士的逸致。然而,那些年少轻狂的人还记得林迥的《出山》诗,说半夜收到皇帝的诏书,清晨就扬起马鞭,策马应诏而去。他们听到有人说林子山像东汉末年的学士焦光那样“三诏不起”,都笑得前仰后合。


  陈善将林迥诗中前后矛盾的说法并列。陈叔侗点评此段:“终难掩受宠之惊喜。看谢安之折屐齿可知。”




究竟谁是南华翁

  陈善去世几十年后,南宋诗人陈郁也在自己的著作《藏一话腴》中,记录了一个林迥的故事。


  陈郁字仲文,号藏一,江西临川人,与其子陈世崇并称“临川二陈”。《藏一话腴》记录了北宋、南宋的杂事、诗文,还附上作者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将其列入“存目·子部·杂家类”,但认为书中考据不足,因为记录下来的故事,有劝诫世人的作用,所以值得收录。


  书中原文记载:真庙朝寝殿侧有古桧,秀茂不群,名“御爱桧”,然横碍殿檐。真皇意欲去之。一夕风雷,转折其枝,因以为瑞,题咏者多。惟福州罗源特奏林坰唐律称旨,云:“古殿当年欲葺时,槎牙高桧碍檐榱。人间斤斧难容手,天上风雷为转枝。烟色并来春益重,月华饶得夜相宜。真皇一驻鸾舆赏,从此声名四海知。”真皇见之,喜见天颜,即赐号“南华翁”。诗名由此大显。今有《南华集》行于世,诗岂负人哉?


  这个故事与陈襄、黄裳、陈善、梁克家的记录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确实有一个南华翁,是福州罗源人。但是稍加推敲,矛盾之处更多。首先,南华翁名迥,而不是“坰”。其次,宋真宗赵恒在位25年,卒于1022年。这个时候,林迥可能还没出生。第三,林迥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诸科进士,不是特奏名。如果这个故事真实发生过,很可能发生在神宗元丰年间,而不是真宗在位期间。第四,在黄裳笔下,林迥因学习庄子的理论,以南华命洞。林迥号南华翁亦是同样的原因,而不是来自皇帝赐号。这些矛盾之处,是因为陈郁写书时,考据不足,还是有所避讳,故意为之?真实原因已经无迹可寻。


  但是,《藏一话腴》的这个故事影响深远。有人以这本书为出处,把南华翁的名字误写作林坰;有人将那首《咏桧》列为林迥的诗作;有人把林迥当成宋真宗年间的人物……这也许是因为,人们都希望看到这种御前吟诗就得到皇帝赏识的故事。


  此后,真实与虚构的界线开始模糊。我最终会遇见一个怎样的南华翁呢?




罗源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何佳媛
编辑:李艳芳
审核:叶琴祥  洪映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7396 | 回复: 26662

手机版

轻松易点,迅速到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窗哥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手促销资讯,尊享邮件特惠商品,优惠不错过!

客服中心
X

客服咨询

站长 管理员 技术部 市场部 旺旺客服

客服热线

13799315700

微博收听

官方微博 腾讯官博

客服微信

luoyuantv

工作时间

8:30 - 23:00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问题反馈| html {   -webkit-filter: grayscale(90%);   -moz-filter: grayscale(90%);   -ms-filter: grayscale(90%);   -o-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 }

GMT+8, 2025-1-2 20:20 , Processed in 0.2286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罗源湾之窗 - 联系电话:13799315700 公网安备 35012302000102号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闽ICP备12018450号-1 )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